当稳定币赛道日趋拥挤,摩根大通正悄悄推动另一套更贴近银行体系的链上解决方案。
6月18日,摩根大通宣布正式启动JPMD存款代币试点,首批部署在Coinbase支持的Base公链。JPMD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稳定币,而是摩根大通酝酿多年的区块链实验成果。
与传统稳定币背靠资产池不同,JPMD代表的是对摩根大通真实存款账户的请求权,完全融入银行监管框架。
Kinexys全球联席主管Naveen Mallela指出,存款代币未来可具备计息功能,且纳入存款保险,相较部分准备金模式的稳定币具备更高的可扩展性与金融安全性。
事实上,摩根大通早在2019年便推出内部结算系统JPM Coin,此次JPMD试点则是首次面向公共区块链开放探索。
目前摩根大通Kinexys Digital Payments网络每日处理链上交易已突破20亿美元,但相比该行每天高达10万亿美元的整体支付量仍属试水阶段。Base官方则高调宣布:“商业银行正在上链,资金流动将告别以天计时。”
在监管信号逐渐清晰下,存款代币与稳定币的差异正日益受到讨论。
日前摩根大通高管在DigiAssets 2025大会上坦言,稳定币市场或面临“碎片化与拥挤风险”,每家机构若单独发行稳定币恐造成市场割裂。
摩根大通在此前白皮书中曾系统阐述,存款代币本质上是商业银行货币在区块链场景下的延伸,未来或成为数字金融核心支付工具。
与此同时,美国稳定币监管进入关键节点。6月18日,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制定统一合规标准。法案要求一比一储备、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机制,或将推动合规稳定币进入更大规模采用阶段。
全球范围内,桑坦德、德意志银行、PayPal等也正加紧布局区块链支付与结算。摩根大通的JPMD试点不仅强化其在机构支付领域的话语权,更释放出传统金融正主动融入链上金融生态的强烈信号。
存款代币是否会成为商业银行版的“链上美元”,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