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型具有直接密钥访问权限,在Web3中可能带来重大风险。可以将它们视为无监督的代理,拥有转移资产或触发合约的能力。
这篇@CCNDotComNews的文章(详见评论)强调了这种设置可能因漏洞、操控或流氓行为而导致灾难性失败的风险。
因此,在引入Reactive Smart Contracts(RSCs)——基于“控制反转”原则的架构后,我们可以重新考虑这个问题。RSCs不由AI模型主动发起操作,而是自主响应预定义的链上和链下事件,确保AI交互由透明、规则驱动的协议管理。
这种架构实现了实时自动化,同时不赋予AI模型对关键功能的无限制访问。例如,在DeFi应用中,RSCs可以监控市场状况,自动调整仓位或抵押水平,从而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降低风险。
通过将决策与执行解耦,Reactive Network确保AI模型可以分析数据并提出建议,但实际执行由安全、经过审计的智能合约完成。这一分离降低了攻击面,提升了整体系统安全性。
此外,Reactive Network的跨链能力意味着这些安全措施不局限于单一区块链。RSCs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运行,确保在多样化的Web3生态中保持一致的安全标准和自动响应能力。
TLDR:虽然AI在Web3中的整合潜力巨大,但也带来了新的漏洞。Reactive Network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框架,既能充分利用AI的优势,又能严格保障安全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