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指标:利用成本基础分布推导链上底部信号
市场底部通常在极度困境中形成,此时被迫抛售达到峰值,疲惫的投资者选择投降。通过使用成本基础分布(CBD)来跟踪像Uniswap、Maker和$AIOZ这样的资产的供应变化和抛售情况,我们得出了一个链上底部信号。在我们之前关于CBD指标实际应用的文章中,我们解释了成本基础线的概念,以展示投资者如何增加或减少他们的成本基础。本周,我们将探讨在某些价格水平上供应的急剧变化如何反映投资者的投降——这通常是当地市场底部的一个关键指标。
成本基础分布 - 简要回顾
CBD反映了在特定价格区间内,平均成本基础的地址所持有的总供应量。这有效地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由于买卖活动,投资者的成本基础如何随时间变化,并允许我们绘制市场参与者随时间的行为轨迹。追踪这些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帮助我们理解买卖决策背后的情绪,以及潜在的转折点,即市场可能发生反转的地方。
市场底部的心理学:一个假设
市场行为往往受到在持仓深度亏损的投资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的影响。在各种资产中——例如下面分析的Uniswap($UNI)、Maker($MKR)和$AIOZ——我们经常观察到,持有重大未实现损失的投资者往往在局部或全球底部附近选择投降。这一模式表明,被情感和财务困扰驱动的被迫抛售在塑造市场反转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可视化投降行为
Uniswap:局部底部的供应重分配。下面的Uniswap图表展示了一个常见的CBD趋势。
Maker: 重复的模式。与Maker ($MKR)相似的模式出现了。AIOZ: 从信心到放弃。最初,$AIOZ持有者在接近1美元的价位时显得信心十足,随着价格在一个局部高点附近徘徊,他们不断积累。然而,随着市场开始下滑,情绪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个模式突显了市场中存在的心理周期——顶部的信心、底部因焦虑而驱动的抛售,以及最终为反向买家创造的机会。
为什么这很重要
理解这些被迫抛售的周期帮助我们识别市场中的潜在转折点。当放弃达到顶峰时,供给从弱势持有者转向强势持有者,为识别心理动态的反向买家创造机会。通过追踪这些行为变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资产何时可能形成局部底部。
识别局部底部:基于数据的方法
市场底部通常在极度痛苦的时期形成——当被迫抛售达到顶峰,疲惫的卖家最终放弃。通过识别这些最大痛苦区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局部底部可能出现的位置。为了量化这一动态,我们引入了一种基于成本基础动态 (CBD) 数据的放弃指标。该指标旨在比传统的实现损失指标更准确地衡量投资者的痛苦。
构建放弃指标
我们定义放弃的方式包括三个关键元素:1. 加权卖出量。并非所有损失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在50%的损失下卖出的交易者所承受的财务和情感压力,显著高于在10%损失下卖出的交易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平均成本基础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应用二次函数。这种加权系统放大了严重损失,使其在我们的指标中更加突出。
2. 为了清晰起见的平滑处理。市场数据通常噪音较大,短期波动可能掩盖有意义的趋势。为了过滤掉这些噪音,我们对加权卖出量应用了7天的指数移动平均(EMA),使我们能够关注持续的困境时期,而不是单一事件。
3. 非线性经济“痛苦”。传统的实现损失指标以名义金额等比例对待所有损失。然而,实际上,投资者经历损失的方式是非线性的——深度回撤的感觉比轻微下跌要糟糕得多。我们的屈服指标通过二次加权来调整这一点,强调更大的损失,更好地捕捉到极端抛售的心理负担。
可视化屈服:数据揭示的内容
当以红色绘制时,屈服指标在主要价格低点附近经常出现峰值,低点以蓝色表示。我们在一系列加密货币中持续观察到这一模式,包括Uniswap($UNI)、Maker($MKR)、MATIC和LINK。这些峰值表明重度亏损的投资者终于屈服——以深度损失出售,通常是出于恐慌或强制平仓的反应。从历史上看,这些点往往标志着局部底部,为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提供潜在的买入机会。
这为何重要
识别转折点。通过确定最大痛苦区域,该指标提供了一种系统化识别局部底部的方法,强迫抛售可能正达到最终阶段。这对那些寻求高风险高回报入场点的交易者尤其有用。理解投资者心理。市场周期受到情绪和基本面同样的驱动。该指标提供了一种可量化的屈服测量,揭示投资者何时失去信心或耗尽资金。这些心理转折点往往与市场转折点重合,情绪和价格行为开始发生变化。
结论
通过改进我们测量市场困境的方式,屈服指标提供了对局部底部形成的宝贵洞察。
虽然没有单一的指标可以保证精准,但将其与更广泛的市场背景和技术分析相结合,可以改善在波动条件下入场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