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市值:$00
API
TC
暗色

搜尋SSI/Mag7/Meme/ETF/幣種/指數/圖表/研報
00:00 / 00:00
查看
    市場
    指數
    資訊
    TokenBar®
    分析
    宏觀
    觀察列表
分享

Base大會速遞:從Superchain到Super App

由AI總結並翻譯
#Layer2
BlockBeats
5K字
2025年7月17日

7 月 17 日凌晨 6 點,Base 舉辦了預熱已久的發布會。


這次關於 Base 鏈本身的内容更新並不複雜。鏈性能提升 10 倍,Logo 從圓形變成方塊。真正值得關注的,是 Coinbase Wallet 更新為 The Base App,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新入口產品。



這意味著 Base 不再滿足於作為一條「好用的鏈」,它開始親自搭建流量入口,主動參與用戶路徑的構建。底層與入口,兩端都握在自己手裡,這是當前階段極少數 Layer 2 項目能做到的事情。


從 Superchain 到 Super App


Base 過去一直強調自己是 Superchain 的一部分,一條可復用、可擴展、可組合的通用型 Layer 2。但無論在技術路線還是生態策略上,Base 顯然開始脫離純基礎設施角色,轉向成為一個平台型運營者。


The Base App 是這一轉變的結果。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錢包」工具,而是試圖整合鏈上身份、交易、社交、支付和 AI Agent 等模塊,形成一個統一入口。在設計思路上更接近微信、Telegram 這種集成式產品,而非 MetaMask 或 Rainbow 這類資產管理工具。


換句話說,Base 不僅想成為一個可以部署應用的地方,更希望成為用戶第一次進入 Web3 時看到的那個界面。


這種策略上的變化,代表著「做基礎設施」與「做用戶產品」的邊界正在接壤。律動 BlockBeats 此前獲得了該 App 的内測體驗資格,測評文章可參考:《比推特快一步,新 Coinbase Wallet 進化成微信》


為什麼入口要自己做?


Base 之所以推出 The Base App,並不是因為鏈本身有多大的瓶頸,而是因為當前整個 Layer 2 市場進入了同質化階段。


性能已經不是決定競爭力的唯一指標,大多數項目都具備足夠的吞吐能力。相反,誰能承接住流量、誰能構建完整的用戶路徑,成為了差異化的關鍵。


Web3 一直缺乏一個默認入口,各個組件都在試圖獨立完成 onboarding,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在這種背景下,Base 選擇自己動手做入口,有它的現實考量:


Coinbase 本身就擁有 C 端基礎,具備合規、支付、法幣入口等能力,已經是最接近「應用分發平台」的機構之一;


與其等開發者自發構建,不如先構建一套參考範式,形成產品力閉環;


相比用補貼、空投換取流量,做一個高頻入口的用戶價值更長遠。


對於任何想構建生態的鏈來說,不掌握入口就等於把主動權交出去。Base 選擇自建入口,可以理解為是在當前階段,做出的一次更長期導向的決策。



一個值得關注的使用場景:AI Agent 與社交功能的整合


雖然 The Base App 的主線更新並未特別強調 AI 能力,但在介紹社交模塊和 mini app 架構時,提到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功能整合:聊天場景中通過 AI Agent 調用鏈上資產。


在演示中,用戶可以在聊天框中直接輸入自然語言,比如「把上週旅行的錢 AA 一下」,AI Agent 能夠做到識別對話對象、計算應付款項,並自動調用錢包完成支付。整個過程無需跳轉界面,也不依賴外部 dApp。



從體驗角度看,這是鏈上操作路徑的一次壓縮;從技術架構看,則是自託管錢包與自然語言系統的深度融合。它的可實現性,依賴於三個條件同時成立:


用戶資產是自託管的,可授權 Agent 執行;


聊天與資產模塊打通,具備統一賬戶體系;


Agent 能理解自然語言語義,並映射到鏈上操作。


這類功能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此前也有項目嘗試將 AI Agent 與鏈上交易結合,但大多集中在炒幣、行情分析、投研助手等方向,場景偏重個體投資者的高頻操作。相比之下,The Base App 將其嵌入社交模塊,更接近真實社交關係下的賬務協作,也更貼近日常需求。


雖然這套路徑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它確實展示了一個可能性:Web3 的交互方式,正在從「點擊操作」轉向「自然語言指令」。


Account Abstraction、MPC 錢包等技術,優化的是執行效率;而像 The Base App 這樣的設計嘗試,則更接近一次對使用路徑本身的重構,它瞄準的是認知門檻本身。


而支撐以上 AI 或各種鏈上功能能够讓用戶在 Base App 中感受到類似於 Web2 的絲滑體驗。將歸功於底層的架構的革新 FlashBlock 的正式推出,Base 官方曾在 2 月份便與 Flashbots 合作構建的開發模塊 Flashblocks 已經在測試網推出,而 Jesse 宣布在發布會的前兩個小時該模塊正式上線主網了。


開發者可通過支持 Flashblocks 的 RPC 接口或 WebSocket 實現集成,建議使用前者以獲得更穩定的回退機制。Flashblocks 採用按時間排序的交易機制,避免了傳統「高價交易插隊」現象,並對高 Gas 限額交易設置了分段打包策略,以確保區塊資源分配的公平性。Flashblocks 可理論上將有效區塊時間將從 2 秒縮減至 200 毫秒,這也讓今天的 Base 比昨天的 Base 快了 10 倍,比 Solana 快了 2 倍。而對於大多數 Web2 應用,「流暢體驗」的標準是 100~300 毫秒内完成交互反饋,顯然這一標準已經達到了。


Web3 的入口之爭,正在重新展開


想要做入口的,顯然不只 Base 一家。但從目前來看,這些入口要么缺乏流量基礎,要么場景構建不完整,或者缺乏執行能力。而 Base 有一個關鍵變量:Coinbase。


Coinbase 一方面具備近億用戶的流量基礎,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法幣入口與鏈上賬戶的打通,為 Base App 提供完整的閉環——技術、用戶、支付、交易、出入金,全部打通。


入口之爭的本質,是場景主導權的爭奪。誰能够定義用戶每天打開 Web3 的方式,誰就有資格重構行業秩序。


在 Web3 缺乏新叙事的當下,產品形態的轉向,也許就是新的叙事本身。


Base 的發布會並不複雜,但它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公鏈之間的競爭,正在從「鏈的能力」過渡到「入口的能力」。


Base 主動出手,從 App 到鏈構建完整閉環,不是為了一時的流量,而是為了更長期的用戶路徑主導權。


它可能不會立刻成為「Web3 的微信」,甚至短期也不一定能改變用戶習慣。但它至少讓我們看到:在基礎設施與用戶產品之間,還有很多空白地帶,可以被補上。


當「誰擁有入口」成為新的共識起點,公鏈之間的競爭,也將走向新的階段。


[律動 BlockBeats]
10s 洞悉市場
協定隱私政策白皮書官方驗證Cookie部落格
sha512-gmb+mMXJiXiv+eWvJ2SAkPYdcx2jn05V/UFSemmQN07Xzi5pn0QhnS09TkRj2IZm/UnUmYV4tRTVwvHiHwY2BQ==
sha512-kYWj302xPe4RCV/dCeCy7bQu1jhBWhkeFeDJid4V8+5qSzhayXq80dsq8c+0s7YFQKiUUIWvHNzduvFJAPAN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