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市值美股掀起「加密儲備競賽」,30家公司股價最高暴漲438%
越來越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效仿Strategy,將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試圖借資本運作重塑估值邏輯。
自Strategy 2020年首度購入比特幣以來,這一策略在2024年底迎來集中爆發。
PANews統計顯示,當前已有30家美股上市公司官宣加密儲備計劃,涵蓋金融科技、醫療、教育、新能源等多個行業。
尤其是SharpLink Gaming、Semler Scientific、Quantum BioPharma等成長受限、估值滯漲的公司,視加密儲備為融資突破口與資本市場新叙事。例如SharpLink在宣布配置以太坊後,迅速獲得4.25億美元融資,市值暴增數十倍。
目前,$BTC仍是核心儲備,約20家公司將其納入資產籃子,其次是$ETH,部分公司則配置SOL、TRX、XRP等山寨幣。
部分項目更獲加密資本加持,如SRM Entertainment獲孫宇晨支持,成交量甚至一度超過阿里巴巴與騰訊。DeFi Technologies、Siebert Financial等則採用多資產混合策略,在抗風險與市場炒作之間尋求平衡。
這些企業多集中在1億至10億美元市值區間,儲備目標卻動辦遠超市值,形成高杠杆效應。Strategy目標儲備達100億美元,Trump Media為25億美元,Cantor Equity達30億美元。
短期內,這批公司股價平均最高漲幅達438%,其中Strategy暴漲4315%。但估值泡沫與清算風險同步上升。
隨著加密儲備模式走紅,爭議也隨之升溫。Bitcoin Magazine CEO直言「資本重配不再是可選項」;Blockstream CEO警告「比特幣金庫正蠶食上市公司蛋糕」;Coinbase CEO則坦言曾考慮將80%資產投入比特幣,最終僅選擇25%以避免資金鏈斷裂。
Sygnum更擔憂過度集中可能削弱比特幣央行儲備資產潛力。Max Keiser則質疑:未來熊市才是這些公司的真正考驗。
整體來看,加密儲備熱潮短期帶來估值爆發與融資通道,但長期仍面臨資產週期、執行能力與監管收緊的多重挑戰,真正具備持續增值能力的「比特幣金庫」玩家仍需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