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有份」的空投:Spark 用鏈上行為挑人,打破投機分發的老規則
Ignition Airdrop 並非傳統「登記即送」的投機瓜分,Spark 根據一系列具體指標判定資格,例如在 SparkLend 的存款行為、在 Aave、Morpho、Fluid 上的借貸活動,持有一定數量的穩定幣,必須在 Curve、Ethena、Pendle 等協議的歷史互動紀錄,參與的鏈不只限於 Ethereum 主網,Base、Optimism、Polygon、Arbitrum 等主流 Layer 2 均被納入計算範圍。
這種設計不僅強化了 Spark 與整個 $DeFi 頭部協議的互通性與正當性,更清楚表態,空投資源將優先分配給那些在鏈上具備實際貢獻與持續互動紀錄的地址,Spark 是在構建一種「代幣流通=參與度認證」的經濟邏輯。
透明與可驗證降低 FOMO,提升信任 Spark 同步推出 Ignition Phase 1 的資格查詢工具,用戶只需輸入地址,即可即時得知是否具備空投資格,這在 UX 層面展現了高度成熟的產品觀,減少資訊不對稱,壓低社群噪音,也避免了短期投機者的模糊期待,回應了 $DeFi 一直以來所倡導的金融包容性與透明性。
激勵長期承諾,而非短期套利,在 Ignition 空投結束六週後,Spark 將啟動名為「Overdrive」的第二階段,未認領的 $SPK 將轉入新池,用來獎勵選擇將 $SPK 鎖倉並質押的用戶,並進一步透過 Spark Savings 存入 USDS/USDC 以爭取額外獎勵單位。
這種多階段激勵設計在 $DeFi 中早有先例,核心目的在於抵禦短線拋壓、穩定代幣價格,同時激勵治理參與者建立長期的制度性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