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正從加密「工具」躍升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但它的價值,傳統金融真的理解嗎?👇
6月8日,跨境支付尖端公司 Airwallex 聯合創始人兼 CEO Jack Zhang 發文稱,穩定幣難以在 G10 貨幣交易中體現成本優勢,也未看到其15年來在實際金融中創造出實質價值。
這番言論隨即引發加密行業廣泛回應。多位從業者指出,Jack 只關注了「出金」環節的匯兌成本,而忽略了穩定幣更核心的價值:鏈上結算效率、可組合性與全球準入。
— Huma 聯創直言:真正高昂的不是匯兌費用,而是傳統金融體系本身
— Sardine 高管認為:穩定幣的優勢不在費率,而在構建「開放金融軌道」
— BitGo CEO 甚至稱:穩定幣推動美元數字化,將加速其全球流通地位
如今,穩定幣已在拉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廣泛應用於工資發放、日常消費與抗通脹。它不僅打破傳統銀行帳戶門檻,還賦予用戶「鏈上自主管理資金」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也在加速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美國 GENIUS 法案、香港《穩定幣條例》、新加坡與阿聯酋的試點計劃,均標誌著它正迈入合規主流。
穩定幣的崛起,並非對現有金融系統的對抗,而是補足其無法触達的邊界;它不是「替代銀行」,而是在數字時代重塑「銀行」的角色。
當下讨論不應停留在「是否需要穩定幣」,而是:我們是否準備好拥抱它帶來的結構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