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以太坊基金會,自己先動手裁員了。
6月初,以太坊基金會(EF)宣布首次公開裁員,並重組其協議研發團隊PR&D,更名為Protocol,聚焦L1擴展、數據可用性與用戶體驗三大方向,裁撤十餘人。
EF稱此舉旨在提升效率與戰略聚焦,但卻引發社區強烈反彈:核心開發者Peter Szilagyi稱“開發者才是最重要資產”,Multicoin聯創質疑EF目標衝突,a16z高管則公開提出基金會模式已不合時宜。
這場組織重構,是EF對自身長期被詬病的“方向模糊、執行低效、治理中心化”問題的回應。Vitalik本人雖長期淡出管理角色,但外界對其定位也持續爭議:他究竟是路線引導者還是實權決策者?
同時,研究員Danny Ryan、核心開發者Eric Conner等人已相繼離職,Aya升任基金會主席亦被視為“明升暗降”。
更深層的討論在於:非盈利基金會是否仍適合支撐以太坊這樣的全球性網絡?
a16z等機構呼籲以可問責、市場化的企業結構替代傳統基金會,強調代幣激勵、運營效率和透明治理才是通向“下一代去中心化”的現實路徑。以太坊正站在一個關鍵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