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實的高價值機會存在於跨協議交互中,組合性引入了隱藏的風險。
• DAO治理合約與跨鏈消息層(例如,@LayerZero_Core)之間的漏洞可能導致多個鏈上的資金被抽乾。
• 逆向工程高總鎖倉量的DeFi堆棧(例如,@CurveFinance + @ConvexFinance + @arbitrum)以映射相互依賴關係。
• 發佈關於新型攻擊向量的研究,如跨協議的“治理泄漏”或“流動性預言機中毒”。
2⃣ 被動審計(查找已部署代碼中的漏洞)已趨於飽和。轉向主動威脅建模,以應對未發佈協議。
• 現在,協議優先考慮設計安全,以避免聲譽損害。能夠前期構建安全系統的審計師將佔據主導地位。
• 提供“安全腳手架”套餐:爲標準DeFi原語(例如,AMMs,永久合約)設計模塊化、可審計的代碼模板。
3⃣ 市場對智能合約漏洞的關注過度。瞄準他人忽視的鏈間/鏈上混合缺陷:
• 前端/後端API風險:通過配置錯誤的雲存儲桶妥協價格預言機。
• 協議的AWS S3存儲桶中的小錯誤配置可能允許篡改輸入智能合約的鏈下計算。
• MEV相關威脅:夾擊攻擊、延遲利用或驗證者合謀場景。
• 爲RPC端點和排序節點開發自定義模糊測試器。
• 發佈“事後分析”,剖析過去的攻擊以確立思想領導地位。
4⃣ 頂級審計師不僅僅是找到漏洞——他們將這一過程工業化:
• 爲Slither或@TheFoundryTeam創建開源插件,檢測小衆漏洞(例如,可升級合約中的存儲衝突)。
• 一個可以標記代理模式中未強制執行的重入保護的工具可能會成爲行業標準。
• 利用自動化同時審計10倍以上的代碼,
5⃣ 大多數審計師專注於攻擊前工作。真正的 $$$ 在於後期的危機管理:
• 針對被黑協議的 Chainalysis 級別交易追蹤。
• 鏈上資金恢復(例如,通過 @flashbots_x 進行白色賄賂)或使用自定義工具。
6⃣ 監管套利即服務:
隨着 MiCA(歐盟)及其他法規的臨近,協議需要合規意識的審計:
• 針對 NFT 元數據存儲的 GDPR 合規審計或 MiCA 強制的流動性保障審計。
• 對包括可以在法庭上使用的法律意見書的審計收取額外費用。
7⃣ 戰略優勢
當其他人在擁擠的細分市場(ERC-20、基礎 AMM)中苦苦掙扎時,能夠長期獲勝的審計師將:
• 在需求激增之前審計 @fuel_network VM、基於 Move 的鏈或 zk-rollup 排序器。
• 垂直化:成爲“MEV 的 SSH”或“跨鏈橋的 Cloudflare”。